安溪鐵觀音發(fā)現至今將近300年,最早只局限在安溪西坪一帶生產,產量很低。在民不聊生的時代,國內的民眾根本消費不起茶葉,生活極其艱苦的茶農就由華僑將鐵觀音賣到東南亞一帶。
因為要經得起長時間運輸和保管,只有再烘焙的濃香型鐵觀音才不容易變質,同時,濃香型鐵觀音口味醇厚,迎合長期喝紅茶的外國人,于是濃香型鐵觀音就流行在東南亞一帶,直至現在。
濃香型鐵觀音
(資料圖片)
按“傳統(tǒng)半發(fā)酵”做青,按較高火溫烘焙。外型色澤經過高溫作用,葉綠素破壞,顏色變得烏黑或黃綠或微紅,色澤變暗。由于水分的完全去除,條索稍輕,。
香氣清純,醣灶物質的分解和焦糖化使茶葉帶焦糖香,炒米香等特別香型,口感醇厚甜味感強,稍苦澀,回甘強,也俗稱“熟茶”““熟鐵”。
清香型鐵觀音
屬于流行性的輕發(fā)酵茶葉,“清湯綠水”就是清香型鐵觀音最具的代表性了也是適合市場口感的茶葉。
清香型茶葉強調的是清湯、鮮度和市場上現在流行的“歪酸”、“青酸”是就是這一清香型茶葉的代表。
葉子的成色好,葉子翠綠,這樣子葉子就極具欣賞性,香氣一拿就可以拿香了看上去跟剛采摘下來時一樣,沖泡出來清湯綠水,無枝無沫,香高味純,很適合欣賞的。
清香型是用輕火烘焙干燥的鐵觀音,保留了砂綠或墨綠的顏色和鮮香的口感,俗稱“青茶”“生鐵”。
一、外觀的對比:
清香型:烏綠緊結、色澤較鮮活;
濃香型:色澤烏潤、圓結重實
二、香氣的對比:
清香型:花香,或幽長淡雅,或高揚豐富;
濃香型:火香,帶花香、炒米香、蜜糖香、焦糖香
三、滋味的對比:
清香型:鮮爽,淡雅,細膩豐富,有回甘;
濃香型:滋味醇厚,口感厚實,回甘強烈
四、湯色的對比:
清香型:黃綠明亮;
濃香型:深金黃色、暗紅色
五、葉底的對比:
清香型:鮮綠軟亮、較鮮艷;
濃香型:暗綠色、暗褐綠色、褐紅色
濃香型鐵觀音和清香型鐵觀音相比,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耐保存;二是熟茶,暖胃。
濃香鐵觀音的烘焙加工
在安溪,茶農有句諺語:茶為君,火為臣,可見烘焙的重要性?,F在烘焙工藝主要有炭焙、烘箱,現在大部份采用焙箱。
影響烘焙效果的,主要是溫度、時間、攤茶厚度。根據茶的品質,來決定溫度、時間和攤茶厚度。
另外不同茶葉銷售市場,對火候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福建、廣東火候要足,東北、江浙滬火候要輕。
炭焙是傳統(tǒng)的焙火方式,采用密度較高的木材加上炭灰來進行烘焙。其操作過程繁復,包括炭焙起火、燃燒、覆灰、溫度控制等,不僅耗時費力,又需專業(yè)性和經驗,很不容易控制。
烘箱是是利用電熱絲加熱,靠熱風傳導進行烘焙。因為電烘箱操作容易,烘焙的茶葉量也比較多,效率高且品質穩(wěn)定,省時省工,節(jié)約成本。
炭焙和烘箱的比較
炭焙是一項經驗性的技術,因此造成茶葉的品質不穩(wěn)定,而烘箱就擺脫了這一問題,通過操作就可以達到穩(wěn)定的茶葉品質。
在生產成本上,因為炭焙過程中所需的炭源實木炭,價格較貴,另外每次炭焙茶的量不能過多,這樣就增加了茶葉成本。相比而言,烘箱成本較低。
但是通過電烘箱焙出來的茶的品質無法與炭焙茶相比,炭焙茶香氣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喉韻明顯,特別的是其更加耐泡。
烘焙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消除多余水分和雜味;
第二個階段以使茶葉內的化學成分進一步發(fā)生轉變,產生獨特的蜜香及火香,并且這樣的香型可以固定下來;
第三個階段鞏固和提升香氣。
炭焙三個階段一般采用“低溫—中溫—高溫”的方式,文火長焙,烘焙后還要用陶缸儲藏去火、穩(wěn)定品質。
烘箱三個階段一般采用“高溫—中溫—高溫”的方式,時間較短,烘焙后自然風、冷風快速冷卻,不能用空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