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井綠為修水縣歷史名茶,歷史上該茶謂之雙井茶。因該茶起源于修水縣杭口鎮(zhèn)雙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據(jù)史載,修水縣產(chǎn)茶始于唐盛,有1200多年歷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區(qū)之一,是“寧紅”和“雙井綠”茶的原產(chǎn)地與主產(chǎn)區(q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雙井茶優(yōu)異的品質(zhì)與其制作精細有關(guān),不然就不會有后唐毛文錫的贊譽,但雙井茶的揚名卻是得益于雙井進士們與外界的交流,得益于文壇、政壇大家的相互傳播。
雙井進士們的傳播,當以江西詩派鼻祖、大書法家黃庭堅為代表。黃庭堅常將家鄉(xiāng)產(chǎn)的雙井茶分贈給老師、友人及同僚,并同時賦詩相贈,受贈之人常常和詩以謝。鑒于黃庭堅自身地位,其受贈人當然不會是等閑之輩,如蘇軾、歐陽修、晁補之等等。
關(guān)于黃庭堅分贈雙井茶、宣傳雙井茶,宋·江東安撫大使葉夢得《辟暑錄》亦有記載:“草茶絕品惟雙井,雙井在分寧縣,其地屬黃氏魯直家也。元祜間,魯直力推賞于京師,族人交置之,然后歲僅得一、二斤耳。”
文壇、政壇大家的傳播,當以文史大家歐陽修為代表,歐陽修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因此,歐陽修同屬政壇大家,歐陽修對雙井茶揚名全國功不可沒,他寫下了多首贊美雙井茶膾炙人El的詩詞,對雙井茶的品質(zhì)褒贊有加。
古代“雙井茶”屬蒸青散茶類,用蒸氣殺青,再烘干、磨碎、煮飲。
如今的“雙井綠”,分為特級和一級兩個品級。
特級以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為2.5厘米左右的鮮葉制成;一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制成。
加工工藝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復烘六道工序。鮮葉采摘后,薄攤2~5小時,然后用鐵鍋殺青,每鍋投入鮮葉0.15~0.2公斤,鍋溫為120~150℃,炒至含水58~60%為殺青適度。稍經(jīng)揉捻后,即用烘籠進行初烘,烘溫約80℃,烘至三成干,轉(zhuǎn)入鍋中整形提毫,待茶葉白毫顯露,再用烘籠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葉能手捻成末,茶香顯露,此時含水量約為5~6%時,趁熱包封收藏。
歐陽修曾作《雙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月夸。”稱贊雙井茶形如鳳爪,內(nèi)質(zhì)香氣高香持久。
黃庭堅把珍貴的雙井茶送給十分崇敬贊賞的老師蘇東坡,自有一番尊師之心。所作詩詞《雙井茶送子瞻》中說是:落硙霏霏雪不如,表達對雙井茶的喜愛與珍視。
早在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將家鄉(xiāng)精制的“雙井綠”茶推賞于京師,一時名動京華,被歐陽修譽為“草茶第一”。蘇東坡、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等文豪詩人贊美雙井茶的詩多達百余首。
這些詩文,將“雙井綠”獨特之色、香、味、形,描繪得淋漓盡致,無怪雙井綠問世以來,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