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建盞為宋時皇室御用茶具,因產(chǎn)自宋建州府建安縣——建窯,故稱為建盞。宋時點茶之風興盛,黑色的建盞與白色的茶湯相得益彰,可謂是為茶而誕生的茶器。建盞的黑并不單調(diào),而是“五彩斑斕的黑”,因此建盞號稱“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那建盞這些絢爛的斑紋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釉色斑紋可以說是建盞的魅力所在,因為每一件建盞的釉色斑紋、外觀機理都會有所不同,可以說每只建盞都是孤品。這是因為建盞所用的黑釉屬于析晶釉,是一種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建盞的胎含砂粒較多,露胎處的手感也會比較粗糙。并且建盞手感厚重,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因此被大家稱之為“鐵胎”。當進行燒制時,窯內(nèi)溫度需要達到1300℃,而在高溫熔燒的過程中,窯內(nèi)火候高低變化,使釉面產(chǎn)生“可遇不可求”的獨特紋理,呈現(xiàn)出變化萬千,絢麗多彩之態(tài)勢。而釉料配方的不同,再加上窯內(nèi)溫度及氣氛的變化等因素影響,便使得建盞的黑瓷釉面上呈現(xiàn)出多種紋理。
此外,由于建盞使用正燒法,為避免燒窯時釉水粘窯,通常會在外壁施半釉,而釉在高溫中易流動,便會產(chǎn)生掛釉現(xiàn)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釉淚”、“釉滴珠”。建盞常見的斑紋有哪些南宋時期祝穆撰寫的《方輿勝覽》曾寫道:“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p>
如今,依據(jù)窯變及釉色建盞大致可劃分13種類別,其中又以兔毫、油滴、曜變的釉色斑紋種類最為名貴。兔毫兔毫盞的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上分布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因形狀類似兔毛而得名,有“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
兔毫斑紋的表現(xiàn)差異極大,不同建盞斑紋的長短、粗細、曲直、疏密均不相同,甚至一只建盞不同部位的斑紋都會有所差別,其斑紋結晶物質(zhì)主要為赤鐵礦(Fe2O3)。油滴油滴建盞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有較強的金屬感,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其結晶物質(zhì)為磁鐵礦。
油滴盞的形成比兔毫條件更為苛刻,稍有不注意,油滴斑點很容易形成條形,成為瑕疵品。曜變曜變盞的典型特征就是圓環(huán)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強光照射下會呈現(xiàn)蘭、黃、紫等不同色彩,并隨觀賞角色而變。曜變是國際公認的瓷釉藝術的“神品”,其斑紋的形成、分布也是最無規(guī)律,最不均勻的,如煙花易逝,極難捕捉。鷓鴣斑鷓鴣斑盞,因其斑紋與鷓鴣鳥胸前的羽毛相似而得名,其形狀變化劇烈無常,有明顯的立體感、層次感。
鷓鴣斑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與油滴相近,斑紋合而不聚,只不過不像油滴盞的斑紋連成一片,燒制過程偶然性很強,極難控制。另一種鷓鴣斑屬于黑釉上二次點白釉的結果,燒成相對容易,成品有點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