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的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好,當然不能等同于完美。不過我們?nèi)匀豢梢詮囊恍┚S度上提出標準,以此判斷茶的好壞。這也是本文要談的事情。
沒有經(jīng)過歪門邪道的手段,這是最基本的
市場需求對源頭上的影響,在白茶行業(yè)非常明顯。以山東、遼寧等北方市場為例,老白茶最受歡迎,尤其是剛剛接觸白茶的茶友,更是難以抵制老白茶的誘惑。然而,真正的老白茶哪里有多少量在市場上流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沒有,怎么辦?只能做舊。老白茶的顏色深、口感重,餅茶居多,尤其是壽眉。壽眉成本低,最容易做手段。筆者看到一種怪現(xiàn)狀,為了讓新茶看起來像老茶,有些茶農(nóng)故意讓茶青過度曝曬。
這不僅不符合白茶制作規(guī)范,也會從根本上破壞白茶的內(nèi)質(zhì)。而這剛好迎合了一些茶商的心意,散茶收來,再“加工”一下,壓餅、包裝、裝箱,然后批發(fā)到外地,老白茶就這樣多起來了。反倒是那些做的比較鮮爽的白茶,不受待見了。
這只是粗略地說。實際上做舊茶的歪門邪道手段很多,也從根本上使那些茶葉永遠無法進入“好茶”的行列。工藝水平、茶青好壞不講,喝茶,就要喝點正兒八經(jīng)的茶。
甜度、香氣、湯感較為平衡
拋開季節(jié)不講,因為秋茶確實湯薄,跟春茶沒法比,判斷一款白茶的好壞,平衡度是很重要的依據(jù)和維度。
這里同樣要講到工藝的問題。為了讓手里的茶好賣,很多茶商認為“香氣一定要做足了”。這話的意思,也就是把茶的香氣做到表面上來,讓人開箱一聞馬上被吸引。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提香。
在促干環(huán)節(jié),提香并非一定有問題,但是如果溫度過高,烘的太快太猛,香氣是出來了,但是茶也廢掉了。尤其是春茶,銀針和牡丹,很多年份茶聞起來很香,但是三五泡過后就不行了,香氣沒了,茶湯的厚度也沒了,而且往往有澀感,湯感寡淡。
甜度、香氣、湯感三者,其中一個較為突出,其他的也不差,就能算是較為有特點的茶。如果能夠做到平衡,一般都差不了。
耐泡,有豐富的層次變化
但凡好茶,茶青一定不會差。茶青,是做茶的基礎(chǔ),也是好茶必備的基因。決定茶青好壞的因素很多,比如海拔、土壤、生態(tài)、霧氣類型等構(gòu)成小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特征。
高山白茶,整體來講是明顯優(yōu)于海邊茶、低山茶的。這主要從兩個層面來體現(xiàn),一是耐泡,而是層次變化較為豐富。白茶一般能泡到八泡算及格,十二泡以上算優(yōu)良,對高山白茶的判斷,應(yīng)該以十二泡作為及格線。
越是耐泡的白茶,香氣、口感的層次越多,變化越多,品飲時常常讓人有“曲徑通幽”的美妙體驗。
白茶品飲和認知,因人而異。不過,從是否做手段、平衡度、耐泡度三個維度去判斷,一款白茶的大致情況就已經(jīng)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