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與大黑樹林
1、倚邦大黑山和大黑樹林/大黑森林是兩個地方,茶之風味也截然不同。
【資料圖】
2、大黑山的茶,純料古樹4500的鮮葉,估計成品要2萬了。大黑樹林4500到8000不等。
3、大黑山在西,大黑樹林在東。
4、大黑山,屬于倚邦彌補村茶地,與之相近的茶園有細腰子、龍過河和葉家寨。從彌補村到大黑山山頂處大概有7公里。
5、大黑樹林距曼拱寨子約4公里,原本是類似原始森林的一塊地。
這款是大黑山古樹頭春,但不是大黑山核心區(qū)域,是大黑山山腳下的,感受下倚邦彌補大黑山的魅力。
茶餅賞顏
餅面油潤,條索緊結(jié)頎長,銀白泛金黃色茶芽點綴其間,茶毫如絲般閃爍。
花草清香幽然,草木本味油脂香,有點城春草木深之感。
9.7g,160cc小橋流水紫泥紫砂壺。全程沸水沖泡,不用茶濾網(wǎng),潤茶一道聞香。前段快出湯,中后段視情況延遲沖泡,至于注水方式,悅己為主。
擱茶則醒茶1小時。
潤茶一道:
燙壺溫盞,潤茶聞香。
淺杏色潤茶水略有青味飄出,空杯花蜜香濃郁一團,花香偏清遠濃縮,蜜香似提煉而成的蜂蜜甜。
掛杯香不太持久,亦有連綿不斷的冬雨之打擾,空氣中水汽凝結(jié)實在有點多。
搞得葉底香有點沉悶。
1~2泡:
5s出湯,杏黃色的茶湯迷蒙一片,茶毫細密豐富,甜香飄揚尖銳。
掛杯香清幽淡雅,有那么點兒幽蘭之氣息。
說實在的,這個香型轉(zhuǎn)的挺讓我失望的,新茶時的蘭花香直接凝結(jié)成甜花香,而這種甜花香在易武的很多山頭茶都有。
入口滋味直接濃郁飽滿,略帶清涼氣息,唇齒微微冷。
幾乎無苦,酸澀豐沛調(diào)和著帶漿感的茶湯,那種酸澀是正面的,一下提升了茶湯的豐富度,飽滿度。
10s出湯,茶香四溢,蜜甜香愈加強烈清晰,濃郁飽滿。
微苦,鮮結(jié)靈靈,入喉順暢。
稍頃,口腔微微發(fā)干。
3~5泡:
15s出湯,湯色漸深漸清澈明亮,酸甜果香浮散在水面,盈盈而立。細聞,甜花香里嵌入一絲奶油話梅香氣,有點倚邦古樹茶的那種奶香味。
玉米桿甜香落水融合,水路細膩開闊,鮮爽甘甜,下喉回味里略有刺激感,有點類似燥感未褪去的模樣。
20s出湯,苦澀均衡,內(nèi)含物析出達到頂峰,稠漿感起,咽下,喉嚨里的細沙摩擦更強烈了些,回甘里有點淡水清甜。
回味里酸澀在舌面滯留時間略長,舌面兩側(cè)生津徐徐亦跟不上沖刷黏留的澀。
入口的淡與感受到的湯水厚度都體現(xiàn)在一杯茶中,茶嗝輕柔按摩喉部,停頓,滿口腔的澀覆滿了上顎、舌面。
不知道為什么湯水會如此清淡,淡出水來。
30s出湯,滋味濃郁飽滿度在線,澀更是在線,茶中的水味時時涌現(xiàn),喉間的燥感亦更明顯。
胸口略發(fā)悶,下行不暢。
茶氣略有上頭。
轉(zhuǎn)化的尷尬期?
6~9泡:
3min悶泡,隨葉片完全舒展開來,湯色金黃如稻穗。晶瑩剔透,甜花香貫穿始終,整個香韻層次無啥變化,但勝在馥郁香濃。
重悶之下,幾乎苦澀不顯,茶湯依舊細膩柔軟開闊,湯感漸薄,茶質(zhì)開始走下坡路,再怎么壓都走到了盡頭。
湯質(zhì)輕盈飄逸,整體呈鮮淳柔和風格。
停頓,喉間的燥感與滿口腔的澀一點都沒改善,有加重趨勢。
壓了2泡尾水,入口太淡了,有苦底,越來越單薄,沒啥喝頭,棄之。
不知道是不是冬雨改變了茶質(zhì),亦不知是不是走在轉(zhuǎn)化路上的風景呈現(xiàn)。
等來年春天再試試。